——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余中心支公司
在这个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的时代,投资理财已成为普通人财富管理的重要选择。然而,市场风险无处不在,唯有坚持“产品适当、渠道适当、客户适当”的“三适当”原则,才能真正守护好投资者的“钱袋子”。
“三适当”原则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金融逻辑。去年某保险公司因向退休老人推销高风险投连险被处罚的案例警示我们:当销售人员为完成业绩指标,向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推荐不匹配产品时,不仅违背职业操守,更可能给客户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这种“错配”背后,往往是对短期利益的盲目追逐。
代销业务中的风险点尤为突出。王女士在某平台购买号称“年化6%保本”的理财产品,结果到期不仅没拿到承诺收益,本金还亏损近三成。事后发现,产品说明书明确标注“非保本浮动收益”,却在销售过程中被刻意弱化。这提醒我们:选择正规持牌机构、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警惕“保本高息”话术,是投资者必须牢记的三道防线。
落实“三适当”原则需要建立全流程风控体系。某银行理财经理的经验值得借鉴:他根据客户风险测评结果,用“红黄绿”三色标签直观展示产品适配度,对超出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坚决不予推荐。这种可视化管理既守住了合规底线,也赢得了客户信任。
投资者自身也要保持警惕。在购买金融产品前,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这笔钱能投资多久?最多能承受多少亏损?产品的风险点在哪里?要特别警惕“熟人推荐”“限时抢购”等营销套路,记住真正的专业服务不会制造焦虑。